小念头
「小念头」是咏春派拳术三套拳种之一,也是最先练习的基础套拳。特色是整个身驱在静止状态中利用双手姿态构架,产生最大的攻击力及被攻击时最强的承受力。小心分析则可察觉每一招式均符合力学的要求,故被视为咏春拳最重要的基本套拳。练习小念头必须专心,不可有半点随便循例的心态。假如能准确地掌握小念头每一招式的用力技巧,明白招式构架的作用,熟习后配合「寻桥」和「标指」来运用,便可将自己的体能尽量发挥,没有力不从心,枉耗气力的弊病。
更重要的是,练习小念头能发出无形的力量。在运用此种无形力量时,外表绝无用力之态或收缩肌肉的现象。当受到冲击力时,亦无吃力的感觉,而实际却能发出强大的力量。此种无形的力量称之为「念力」(即意识力量)。
二字钳羊马
- 身体脊骨与大腿成直线
- 臀部微微用力揪起(即提肛)
- 手㬹要略低于拳头
- 沉㬹落膊
- 眼要平视
- 膝头微屈至垂直于足尖,膝关节一定要放松
- 两脚的距离等于双脚板平放距离(肩宽)
- 双膝及双足尖朝向攻击点,即双脚能攻击到达之垂直点
除以上各要点外,还要集中精神,即可达到气贯全身。这种站立姿势,能将外来之压力转移到自己双脚上,分担了手部的压力。
念力的产生
练习「小念头」时,首要集中精神,用意念来推动招式。意念的作用能汇集全身气力于攻击点上,以意念来支配每一动作,而非使用收紧肌肉所产生的力量。相信初学者很难体会得到,但事实上是存在的。这种力量的存在,笔者无法给予一个贴切的名称,惟有称为「念力」。
假如学习者能成功地培养出念力,就能使咏春拳每一个招式在轻描淡写之下发挥无穷的力量。
念力是经练习小念头而产生的。小念头的站立姿势,已有力贯全身的神态(或说气贯全身)。认识气功的人士也会同意,念力是随练习时日的久暂及专心与否而增强;经恒久的练习便可感到它的存在,久之便能推动此种力量。
练习小念头全套招式,意念不可间断,要一气呵成,才能达到小念头的原意,方可领略念力的存在。
当成功地得到念力时,便会有挥不尽、用不竭之能量。
黐手
两点之间 直线最短
来留去送 甩手直冲
简单而有礼貌的口诀,尽显咏春黐手能达致的反应敏捷、防守坚固、攻击强劲等效果。
黐手的作用很多,如用连续性的图片表达实在难以达到完美效果,只好将黐手的作用逐点列出讲述─所列举各点之间有连带关系─只希望使学习者能体会到各点的运用技巧,清楚明白黐手的作用。
黐手的作用繁复而奥妙,基本的要求可分为下列数类:
- 练习受力的感觉和敏捷的反应;
- 用摊、膀、伏手法构成弧形拱桥力学的作用来承受对手的冲击力;
- 用弧形及圆形转动力带引对手失重,使其难以稳定重心;
- 找寻对手空隙进攻;
- 制造对自己有利形势;
- 连贯以下四种力的运用:
- 本身体能的力量、
- 招式上的结构承接力、
- 念力、
- 体重的移动力。
寻桥
「寻桥」是咏春第二套基本套拳,表示寻求与对手桥手接触的运用方法,练习如何运用体重的推动力及以「小念头」招式构架的结合来发挥动力的效果。
这个动力说易行难,非特别耐心练习是很难达到目的,同时不可有急进念头及攻击的意念;所以整套寻桥都没有急速地练习招式,原因是着意训练配合小念头的招式构架与体重及腰马推动力的结合,以达到巧妙的用力技巧及有趣而符合力学原理。如能进达化境,可将推动力和牵引力发挥得淋漓尽致,令人赞叹创拳者的智慧与能力。因此,笔者就以个人的体会将寻桥的用力构思分析如下:
- 寻桥的用力理论;
- 寻桥的攻守理论;
- 对敌时的用力技巧。
标指
「标指」是咏春拳术第三套拳种。历来有标指不出门之传说,叶问宗师也曾说及,表示非本门弟子是不传授的。可能是守旧思想视为秘传,亦可能是对咏春非有稳固根基者是不传授的─笔者认为以后者解释较为合理。
的确,标指的拳理构思跟「小念头」和「寻桥」截然不同。名称上已带有攻击意念,能将全身力量发挥至指掌之间,拥有强大的杀伤力,是在搏击中十分实用的拳术手法。
就因为有了标指不出门这句话,又具有巧妙的攻击招式,故令一般学习者产生了错误的观念,以为学了标指就等于站上咏春派高手之列,渴望从速学习或从旁模仿学习,甘愿成为虚有其表的一份子。
无可置疑,标指在搏击上是十分实用。但运用标指手法的根基是从小念头和寻桥中培养出来。如以理想而严格的训练为宗旨,标指是不应随便传授的,这是希望学习者能得到较高的成就。
木人桩
木人桩是训练咏春拳的辅助器材,全套桩法都是在「小念头」、「寻桥」、「标指」的招式中混合构成,作为运用招式的练习对象。
因此,木人桩并无独立招式桩法,只有在套拳手法中略加轻微变化,成为对敌时在构思上的实习招式,使套拳招式进入搏击运用阶段。
木人桩以相似作用的招式结合为一节,共分十节,每节统称十式,另加进八式脚法,故此木人桩共有一零八式。
据叶问宗师口述,第二节(次十式)原本编于第九节,当时叶宗师认为该节与第一节手法相同,故将之改编为第二节,究竟上下互调之练习,有无玄妙之处,笔者并无作深入之研究。
木人桩并非每一节准确的以十式计算,有些一节内多达十五式,故传说中木人桩有一一六式及一三二式之说。
同时叶宗师经常将自己构思的招式,以木人桩为练习对象,笔者也受到感染而作出同样的练习。但并无将自己的构想招式加入木人桩法里,以保持原有的桩法结构。
因此笔者以为练习木人桩法,除练习前人传授的整套桩法外,也可从自己的构想招式中进行练习,作为练习的散式,一来可满足自己的心态,二来也可丰富了练习的情绪。
练习木人桩的优点很多,最表面的是可以将咏春拳的招式手法、步法、腰马「执到正」来练习,不似在两人黐手时没有足够时间来运用正确的手法,导致有力不从心的情况。
至于内在的优点,应作专题叙述,希望能将木人桩法的精要,作出简明的分析,以祈增加后学者对桩法的认识和了解。
八斩刀
咏春八斩刀法,可以说全部由三套拳法招式融合演变而成,在运用上亦与拳法相似;至于步法则别具一格,其目的在于利用其步法将全身重量输送到双刀之上,以达到每出一刀都带着身躯沉重的力量,运用的技巧亦与拳法理论相同,因此不再作分析评论。
八斩刀十分着重利用腕力,每一式刀法都配以手腕力来发挥用力的技巧,令每一式刀法更趋沉雄,成为潇洒而霸道的刀法。
因此在未学刀法之前,也有两式必须先练的基本招式,一是走三角马,二是双手圈刀。其目的在于练刀时已有熟练的圈刀和步法,容易达到用力的效果。
八斩刀是双刀,两手各握一把同时运用,刀身较短,在接战时通常是一手进攻,一手防卫。如遇重兵器进攻,感到单手力量不足抵御时,则用双手联防,然后反击。
八斩刀属于短兵器,常言道兵器一寸短,一寸险,短兵器必须险中求胜,采取速战速决战术。六点半棍
本门六点半棍法,根据叶问宗师口述,非咏春拳创造者五枚大师所创,而是由梁二娣、王华宝于红船中(红船是戏班弟子之行宫)以「小念头」与至善禅师互相传授而成咏春棍法。是否真确,未作考证。
六点半棍法,招式简洁,名符其实只得六招半模式,在视觉上亦如咏春拳一样毫无繁复优美动态,因此很难吸引学习者专心练习,以致未能普及推广。
但是六点半棍法每一招式,如能配合咏春拳之「念力」与心法运用,能使每一招棍式产生震撼性力量。所以咏春棍法除招式简洁外,所产生强大杀伤力是其特性的代表。
在未学习棍法之前,必须先练习几式棍法基础招式,祈求在练习整套六点半棍法时产生稳定其结构作用,避免在挥动棍法时被棍的摆动力带引令身形马步松散;另一方面是连续练习单一招式,较易掌握用棍技巧。当然也需要有「小念头」的「念力」、「寻桥」的腰马转动、「标指」的驱力于指、「木人椿」椿法的集中力量的用力法规,才能产生完美的效果。更不可疏忽这几招基本招式,必须认真勤练,以收日后练习事半功倍之效。
棍的长短
据叶问宗师所述,他当年所练的棍长度是九唐尺,棍头直径十二唐分,棍尾九唐分(十唐寸为一唐尺,一英尺约等于八唐寸)。练习较长木棍除对体能可增强外,日后握着短棍也可运用自如,相反只练习短棍,日后使用长棍必会显得笨拙,难以从心所欲。
目前,香港人所练的棍,长度多为九英尺,比前人所练的棍轻松很多。